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

图片
距离华南农业大学115周年校庆还有
  • 2025
    03.28
    2025-03-28
      为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学术影响力,近日,学报召开第四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重点围绕学报制度建设、栏目优化、重点选题策划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学校党委书记、学报(社科版)主任委员兼主编李凤亮教授指出,近年来,学报发展态势良好、进步明显,但面对学术期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学术界对期刊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他表示,编委会是学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希望编委会成员继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将学报打造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要学术平台。编辑部要认真梳理意见和建议,完善制度设计,优化栏目设置,推动学报在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学报(社科版)副主任委员兼常务副主编段伟教授解读了最新的审稿制度、编校制度和编委会章程,并介绍了栏目调整思路和下一步发展规划。他提到,希望通过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审稿和编校流程、提升稿件学术质量、充分发挥编委在选题策划、学术审核和期刊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学报影响力。  与会编委围绕制度文件和栏目优化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如在外审制度方面,编委建议加强专家库建设,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专业
  • 2025
    03.28
    2025-03-28
      近日,农学院王兰/刘向东团队在水稻粒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The Plant Journal(影响因子6.2)发表了题为“The naturalvariation alleleOsGSW3.2in Oryza rufipogon isinvolved in brassinosteroid signaling and influencesgrain sizeand weight”的研究论文。  野生稻蕴含丰富的有利基因,是水稻品种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本团队于2022年,2023年先后从广东遂溪普通野生稻中克隆到调控水稻粒型调控基因qGL3.5、GSW3,并发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Plant Physiology上。本研究是本团队从该野生稻中克隆到的第3个调控水稻粒型的基因OsGSW3.2,该基因通过与OsGSK4互作调控水稻的粒型与粒重,并与水稻驯化相关。  本研究描述了OsGSW3.2的分子功能及调控水稻粒型与粒重的分子机理。OsGSW3.2具有一因多效,除了影响水稻的粒型与粒重,还影响水稻籽粒芒的发育、以及叶绿素含量等。
  • 2025
    03.26
    2025-03-26
    近日,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胡宇飞课题组在Plant Journal上发表题为“Efficient targeted T-DNA integration for gene activation and male germline-specific gene tagging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
  • 2025
    03.24
    2025-03-24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邓诣群教授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0.3)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merging threat to antibiotic resistance: Impact of mycotoxin deoxynivalenol on gut microbiota and clonal expansion of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enterococci”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呕吐毒素,简称DON)能够通过扰乱肠道菌群,加剧抗生素耐药性传播,并推动多重耐药肠球菌的克隆传播。这项研究为理解污染物如何加速抗生素耐药危机提供了关键证据,警示需重新评估霉菌毒素对公共卫生的潜在威胁。  DON是由镰刀菌属等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作为污染最广泛的霉菌毒素,其踪迹遍布全球粮食供应链。研究显示,全球超60%的谷物样本中检出DON,在水体、动物饲料及人类尿液中的污染水平也持续攀升。这种毒素通过污染的小麦、玉米等主食进入人体,长期低剂量暴露可破坏肠道屏障功能,但其对抗生素
华南农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11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07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 学校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优美环境。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农、工、文、理、经、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 8211
    校园面积
  • 3400 +
    在职教职工
  • 12764
    在校研究生
  • 37611
    在校本科生
  • 25
    学院、教学部
  • 98
    本科专业
  • 13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29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12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3
    现有院士
  • 68
    国家级人才
  • 13
    国家级科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