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万名学子同上“思政第一课”,李凤亮勉励华农学子修德铸魂、笃行担当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党委宣传部 钟耿涛 编辑:李彦华审核发布:费思迎发布时间:2025-09-04

“何为修德?”“华农有哪些修德典范?”“新时代青年该如何以修德启新程?”9月4日上午,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在综合体育馆举行,校党委书记李凤亮教授以《修德铸魂强根基 笃行担当启新程》为题,为2025级1.4万余名新生授课,勉励华农学子立大志、明大德,守得住初心,成大才、担大任,扛得起未来。校党委副书记丁红星主持。

李凤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字的内涵讲起,阐述了“德”在个人品格、家庭关系、社会伦理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深入剖析了新时代青年修德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李凤亮以华农的前身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在抗战期间谱写的烽火弦歌和唐有恒、利寅、丁颖、卢永根等前辈先贤的先进事迹,带领同学们回顾了百年华农的修德传统;以当代华农师生校友强农兴农、造福民生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华农百年积淀薪火相传的精神丰碑。他提到,从建校初期农业科教报国,到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科技领域的不断创新,再到新时代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担当作为,华农人始终将矢志报国、造福民生、刚健朴实的德行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投身国家发展和服务人民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新时代的华农青年该如何“修德”?李凤亮勉励广大新生“以青春之为,书修德新篇”。一是以理想信念立心,厚植家国情怀。深入研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增强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战略,以“微行动”传递正能量,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二是以进取锐气立身,弘扬社会正气。拒绝“躺平”和“佛系”,勇于挑战,走出自我,不设上限,以努力拼搏、锐意进取追求美好人生。守护公序良俗,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理性辨别信息,以行动促进校园和社会的清风正气、蓬勃朝气。三是以自律修身立德,涵养高尚情操。要善护身心健康,学会与自己“温柔相处”,夯实成长的基石。要恪守诚信原则,以学术诚信、为人诚信、处事诚信赢得口碑,让诚信成为自身的鲜明底色。要筑牢思想防线,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风,以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立场行稳致远。

“立大志、明大德,守得住初心;成大才、担大任,扛得起未来。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一往无前,实现梦想!”新学期,李凤亮以铿锵有力的话语激励华农学子。

李凤亮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翔实的案例,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理解了校训精神,感受到新时代青年修德的重要意义,更激发了青年学生以“小我”融入“大我”的使命担当,引发新生共鸣。

公共管理学院2025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黎隽扬表示,丁颖、卢永根等众多华农先贤矢志报国的品格无不闪耀着“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光辉,为华农学子树立了巍峨的灯塔。我们将以先辈为榜样,笃行担当,努力成长为一名有优良道德、有家国情怀、有光明未来的新时代华农人。

植物保护学院2025级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杨锐星表示,李凤亮书记从历史渊源、学校传承讲到青年践行,清晰阐释了华农人修德的深刻内涵,我们应当以华农先贤为镜,恪行修德,拒绝“躺平”,努力传承华农人的奋斗和务实精神。

“德是关键时刻的选择,也是日常点滴的自律。”兽医学院2025级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邓志乐表示,坚持修德立身,将把诚信作为学术的底线,把责任作为服务的常态,把团结作为班级的氛围,让“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在接续奋斗中落地生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机现代化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工程学院2025级农业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刘梓博表示,将聚焦农民实际需求,研发用得好、用得起的农机装备,让创新成果真正落地田间地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文/王旗 蓝学明 图/安沛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