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考生
招聘
捐赠
信息门户
教工邮箱
图书馆
English
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办学数据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机构设置
机关部处
教学单位
教辅单位
科研单位
群团/附属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教授名录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后
继续教育
科学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平台
重点学科
成果转移转化
华农学报
社会服务
校园文化
大美华农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校园文化路线
历史文化路线
党建思政路线
廉洁文化路线
专业特色路线
校园风光路线
华农人物网
对外交流
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校标识
信息公开
来访预约
学术动态
首页
学术动态
2024-04-29
章家恩教授团队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发表氮肥碳足迹方面的研究成果
随着全球人口和粮食需求的持续增加,化肥施用成为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水稻、小麦和玉米种植占全球47%的农用地面积,其氮肥用量高达52.5 Tg N,达到全球农业氮肥用量的一半以上。然而,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全球尺度上农田氮肥投入的碳足迹定量分析仍然缺乏,导致农业氮肥投入的温室效应尚不清楚。为此,章家恩教授团队通过全球数据整合,对上述三种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的氮肥投入开展全过程生命周期评估,定量分析农作物氮肥投入的碳足迹。近日,相关成果以“Carbon footprint of synthetic nitrogen under staple crops: A first cradle-to-grave analysis”为题发表于国际生态环境领域顶级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1.6)。2019年全球三种主要农作物氮肥投入的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玉米、水稻和小麦生产氮肥投入的碳足迹分析 本研究首次在全球尺度上采用全过程生命周期评估方法,量化分析了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氮肥直接和间接排放或固存的碳
2024-04-28
农学院青年教师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期刊发表小肽调控根际微生物综述文章
近日,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农学院青年教师连腾祥副教授、金晶副教授联合德克萨斯理工大学Lam?Son Phan Tran教授,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Trends in Microbiology》(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5.9)在线发表了题为“Small peptides: novel targets for modulating plant?rhizosphere microbe interactions.”的综述论文。 文中系统阐述了小肽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并深入解析了小肽作为植物微生物跨界信号分子可能的作用途径。此外,文章还特别关注了以小肽为基础的肽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前景和挑战,为推动农业应用向绿色清洁无公害方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图1.小肽的合成及其传递信号的多种机制图2.SPPs在植物体内的信号传递过程并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该图还包括小肽(SPPS和SPMs)参与植物-微生物跨界信号交流的可能途径。图3以小肽为基础的肽工程的实际应用及肽工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农学院硕士研究生谭唯一为论文第一作者,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连腾祥副教授、金晶副教授和德克
2024-04-28
王艇教授团队基于统计基因组学分析揭示麻栗坡兜兰简单重复序列的表达调控关键基序
2024年4月22日,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5.1)发表了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王艇教授团队、福建农林大学刘仲健教授团队和中山大学苏应娟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题为“Statistical genomics analysis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from the Paphiopedilum malipoense transcriptome reveals control knob motifs modulating gene ex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对麻栗坡兜兰(Paphiopedilum malipoense)转录组的SSR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基因组学分析,证实eSSR基序类型与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关联,鉴定出9个表达调控基序(expMotif)和11个基序-转录区组合;发现基序类型-转录区组合是决定SSR所起表达调控作用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解释eSSR作用机制的模型;同时,对eSSR分布与MYB、F-box和TCP家族旁系同源基因的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eSSR重复单位的突变可导致所在基因的表达发生
2024-04-28
资源环境学院王瑞龙研究员团队在外来入侵植物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近期,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王瑞龙研究员团队在外来入侵植物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主流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一区,影响因子11.4)、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一区,影响因子11.1)、Environmental Pollution(二区,影响因子8.9)、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二区,影响因子7.7)上发表4篇高水平论文。 外来入侵植物对入侵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入侵植物薇甘菊体内含有丰富的抗菌性化学物质。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造成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日益严重,畜禽粪污成为环境中抗生素和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通过在鸡粪堆肥过程中添加薇甘菊,探讨其对抗生素基因(ARGs)和病原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薇甘菊显著增加了堆肥中的芪类、二芳基庚烷类等植物源化合物的丰度,而rpoB2,RbpA,FosB1等抗生素基因显著降低甚至消失。此外,肺炎链球菌和霍乱弧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也
2024-04-28
海洋学院杨慧荣教授团队在红树林湿地生态风险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海洋学院杨慧荣教授团队,围绕红树林湿地生态风险开展研究,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的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影响因子13.6)连续在线发表题为“Laboratory tidal microcosm deciphers responses of sediment archaeal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to microplastic exposure”和“Unveiling the impact of microplastics with distinct polymer types and concentrations on tidal sediment microbiome and nitrogen cycling”的研究论文2篇。 红树林湿地具有极强的物质截留能力,多种污染物在此富集并沉降。以红树林湿地为主体的全球潮间带(含河口和沿海地区)的微塑料含量可达1.38-7.95万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塑料在海水和海床中的分布特征和转移模式,其在红树林沉积物的持久留存对于滨海湿地生
2024-04-22
刘耀光团队发现水稻NAL23基因座位拷贝数变异调控水稻叶宽
叶片是水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直接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呼吸蒸腾。同时,叶片形态也是决定水稻株型的重要指标,而叶片宽度是决定叶片形态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水稻叶宽性状对改良水稻株型和提高光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表明,水稻叶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目前已有部分调控水稻叶宽的基因被克隆,但是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水稻叶宽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2024年4月18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团队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周德贵副研究员团队题为“Copy number variation of NAL23 causes narrow-leaf development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克隆了两个编码核糖体40S小亚基蛋白的叶宽调控基因NAL23-1和NAL23-2,提出核糖体蛋白剂量改变可能影响叶片核糖体装配,进而影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信号通路,最终调控叶片宽度,为理解叶片宽度的发育调控提供新视角。 该研究发现一个自发突变的水稻窄叶突变体nal23,遗传分析表明nal23性状由单个基
2024-04-19
植物保护学院许益镌教授课题组揭示肠道菌增强宿主抗药性的新机制
4月15日,植物保护学院许益镌教授课题组在ISME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Lactic Acid Bacteria Modulate the CncC Pathway to Enhance Resistance to β-cypermethrin in the Oriental Fruit Fly”(图1)。该研究首次深入揭示了昆虫肠道共生菌如何通过间接方式调控宿主桔小实蝇的解毒功能,进而增强其抗药性。这一成果是继该团队于2017年在Microbiome上发表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肠道共生菌通过直接代谢敌百虫提升实蝇抗药性的文章后,在昆虫抗药性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发现,为理解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图1:论文在线发表截图 肠道共生菌在昆虫宿主的生理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分泌水解酶,积极参与植物毒素和人工合成杀虫剂的解毒,从而帮助宿主应对外界的有害物质。尽管一些共生细菌也与宿主的解毒活性密切相关,但潜在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在该研究中,作者利用转录组测序、16S rRNA基因测序、RNA干扰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等技术和方法深入解析了肠道微
2024-04-17
崔紫宁教授团队在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崔紫宁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药物化学权威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6.7)在线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novel amide derivatives as potent 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系列新型酰胺类衍生物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从而有效地降低其致病能力,并阐明了其作用机理和作用靶点。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人体病原菌,其不断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峻威胁。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近年来微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以单细胞形式存在的病原细菌个体通过产生和感应小分子化学信号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从而以群体形式对寄主和外部环境做出协同反应,包括建立侵染和产生抗生素等。该系统的发现为明确病原菌致病调控机理和发展
2024-04-16
植物保护学院徐汉虹/张志祥教授团队在绿色精准农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植物保护学院徐汉虹教授/张志祥教授团队在绿色精准农药研究领域又有新进展。其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区TOP期刊,IF=15.1)和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区TOP期刊,IF=11.1)上,为加速绿色精准农药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的论文题目为“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urfactants and iron-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delivery of insecticides”。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陈慧雅,徐汉虹教授和张志祥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向农作物嫩叶和有害生物为害部位靶向传递的纳米载药系统——负载虫螨腈(CF)的铁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F@MIL-101-SL),有效增强了虫螨腈在玉米植株内的转运。含有表面活性剂的CF@MIL-101-SL溶液在玉米
2024-04-16
农业农村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召开2024年学术委员会会议
近日,农业农村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2024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暨耕地质量提升学术研讨会在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实验室已有科研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重点实验室建设办公室负责人简要介绍了10bet官网中文_bet十博体育app-【中国科学院】@近年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情况,并向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们颁发了聘书。 李永涛教授作为实验室主任简要回顾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并向学术委员会详细汇报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主要研究方向、运行管理情况、研发条件与制度文化、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十四五”建设规划等方面内容。李永涛教授表示实验室肩负着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未来,将继续围绕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需求,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们对实验室的阶段性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向献计献策,他们一致认为,实验室应据国家和广东省的重大战略需求,及时调整科研领域和研究方向,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土壤修复和养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管控等方向上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568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7
/
57
跳转到
最新动态
2025-10-27
汇智聚力谋发展!2025年岭南学术论坛举办 赋能阳西乡村振兴
2025-10-27
喜讯!华农参加第十四届南方智库论坛并获殊荣
2025-10-27
华南农业大学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比赛举行
2025-10-27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Cathie Martin教授访问华农
媒体华农
2025-10-24
【CCTV-1 综合频道】《农耕探文明》广东海珠 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
2025-10-24
【中国日报】从“看天吃饭”到“科技丰产”!长兴水稻测产背后的浙江 “藏粮于技”实践
2025-10-22
【广州日报】世界冠军空降、全运巴士开进华农!10月23日邀你解锁校园潮玩运动会
2025-10-22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研究揭示五节芒“地上生长、地下防御”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