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弘扬科学精神!华农学子讲好农科故事 舞台“演活”先进事迹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党委宣传部 陈芃辰 编辑:安沛审核发布:林慷祺发布时间:2025-10-16


10月15日晚,2025年华南农业大学“讲好农科故事 弘扬科学精神”演讲比赛决赛在红满堂举行。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顾作义及华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本次大赛。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吴祖清,广东电视台主持人郑瑞彤,广东演讲学会常务副会长郑宏彪及华农相关职能单位代表作为评委参与现场评审。

本次大赛由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共青团华南农业大学委员会承办,“稷下传习”文化育人辅导员工作室协办,共有来自全校各学院共15组参赛选手进行角逐。最终,共有2组选手获得了一等奖,5组选手获得二等奖,8组选手获得三等奖。

决赛现场,15组选手倾情讲述了丁颖、赵善欢、卢永根等一批杰出农业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声情并茂的讲述外,选手们也各显所长,在舞台上以视频、乐器演奏、情景表演、实物道具等丰富形式,让故事更加立体,烘托温馨热烈的氛围,将观众带入场景,让一位位农业科学家的形象格外生动鲜活。年轻的声音与科学家们的嘱托在礼堂交汇,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庄严对话赛场下掌声连连,如穗粒摇曳作响。

“今晚选手们的讲述动人真实,一个个农科故事生动展现了科学家精神。”顾作义表示,赛后将推动成立“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家故事志愿宣讲团”,希望华农学子在宣讲中深化理解、传播故事、践行精神,承担起华农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广东演讲学会常务副会长郑宏彪表示,比赛过程中,同学们从小切口深挖故事,台风稳健、语言动人,展现了深厚的思想力量、感人的细节力量、扎实的表达力量、鲜明的创新力量,生动诠释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内涵,让科学精神变得可感可触。

“我们的卢永根老校长一生恭俭、淡泊名利,将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880余万元捐给学校,还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事业……这些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们所有人。”农学院2023级陆宝旭讲道,“希望我们能向先辈学习严谨治学、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家国之中。”

“面对战乱,陈焕镛院士自筹经费将14万号植物标本、图书及仪器运往香港暂存,坚守至1942年,全程保护了标本安全。这些标本成为战后中国南方植物学研究的核心资源。”食品学院2022级徐梦沙表示,“陈焕镛院士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实践探索的科研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我要传承先辈们的科研精神,做时代新人。”

“罗锡文院士一直坚持赤脚下田做试验,勘探耕作层深度和土壤松软程度,成功带领团队建成水稻无人农场,应用北斗导航、智能装备等技术,实现远程操控和精准作业,解放了农民双手,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人文与法学学院2024级梁嘉盈讲道,“作为华农学子,我们应学习罗锡文院士的科研精神,敢于潜心研究、开拓创新。”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刘耀光院士问‘稻’20多载,在水稻4万多个基因中默默寻找破解,揭开了杂交水稻背后的众多秘密,交出了一份份杂交水稻育性调控分子基础理论的‘中国答案’,令人钦佩。”资源环境学院2024级汪金娜表示,为了讲好刘耀光院士的故事,自己还专门请教了院士团队,“听取了刘院士团队的建议,我创新性地采取了情景表演的形式,让观众更好地感悟刘耀光院士的科学家精神。”

“比赛氛围震撼,农业科学家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听完选手们的精彩讲述,外国语学院2024级吴桂苑深受触动,“选手们的精彩演讲让我更透彻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涵义,也更深刻领悟了农业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


/林慷祺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李湘君 胡欣玲 吴晓玲


“讲好农科故事 弘扬科学精神”演讲比赛获奖名单


学院

选手姓名

奖项

资源环境学院

汪金娜

一等奖

人文与法学学院

林雅曦

农学院

陆宝旭



二等奖

兽医学院

邓志乐

经济管理学院

骆沛瑜

外国语学院

濮心雨

动物科学学院

李雨涵、刘甫俊

马克思主义学院

蔡跃茵





三等奖

动物科学学院

顾姝、周涛

电子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莫幸妮、邓雨

马婷婷、林宇健

 海洋学院

田诗雅

食品学院

徐梦沙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严 研

人文与法学学院

梁嘉盈

艺术学院

赵庭萱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