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华南农业大学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会暨AI赋能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现场,广东农林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教育中心揭牌成立,华南农业大学AI赋能教育教学项目清单、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正式发布。
据介绍,该中心由华农联合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佛山大学发起,在广东省新农科教指委指导下工作,将发挥各校优势,加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等方面共建共享,共同提高广东省农林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华农校长薛红卫表示,近期学校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探索AI赋能本科人才培养,对强化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本科人才自主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华农将进一步落实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要求、探寻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新路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强人工智能学科专业,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教师队伍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专业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智能化升级。“我们将实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基建’,推进课室智慧化、实践教学平台智能化、管理服务智慧化等人工智能在高校的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智慧教育全域应用。”薛红卫介绍。
揭牌仪式
据介绍,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程改革,华农成立了“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心+人工智能学科课程中心”的分布式人工智能教学组织体系,打造“1+N+X”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即1门人工智能通识基础必修课、N门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通识素养选修课、X门人工智能与不同专业交叉融合的课程,将于2025年入学新生中全面实施。学校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十百千”行动,即建设智慧赋能专业10个、智慧课程100门、智慧教材100种、使用智慧化教学手段课程1000门,首批立项建设专业大模型5个、人工智能学科教学中心4个、传统专业智慧化升级项目7个,入库智慧课程建设项目40门、智慧课程培育项目124门。
华农本科生院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围绕深度学习、农业大数据分析、生物大数据分析、智慧牧业环境控制主题建设等一批“人工智能+”课程,打造“农业+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新生态。华农还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编写出版了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用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据出版社负责人介绍,本教材为农林高校首部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
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发布仪式
二级单位代表发言
会上,华农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兽医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围绕本科教育教学的做法、特色和成果等方面做经验汇报。
“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是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的持续性工程。”华农副校长温小波表示,华农联合各高校将发挥好中心作用,坚持常态化研讨,强化协同联动机制,加快成果落地见效,推动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新农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代表,广东农林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教育中心负责人,华农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代表参加会议。
文图/林慷祺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刘凯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