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国家资助政策照亮求学路——华南农业大学高质量推进资助政策下乡行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鲍金勇 编辑:安沛审核发布:林慷祺发布时间:2025-08-25

“原来助学贷款这么简单!玩个小游戏就全懂了!”在韶关市新丰县的政策宣传现场,一名高中生拿着手机体验“资助政策小闯关”微信小程序后笑着说。这是学校国家资助政策与助学贷款宣传下乡行中的生动一幕。24支队伍、200余名学子跨越12地市、深入27个偏远乡村,用“科技 + 温度”的创新宣传手段,推动“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走进千家万户。

数字赋能:让政策从“纸上”跳到“指尖”

“单向说教太枯燥,不如让政策‘玩’起来!”为提升资助政策的吸引力与通识性,华农学子用数字技术开发“资助政策”线上平台,把单调的政策条文宣传变成了青年爱逛、村民能懂的“互动大餐”,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多向共鸣”的转变,让政策宣传真正成为有温度、有活力、有效能的暖心工程。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开发了“资助政策小闯关”微信小程序,小程序看似简单的游戏设计,却把助学贷款申请条件、额度标准等核心知识藏进了趣味问答里;“政策大转盘”则通过随机抽奖式的交互,让村民在转动屏幕的同时,轻松记住还款利率、期限等关键信息。线下配套的“贷款利率计算器”桌游,更是让家长们在互动中,算清了“助学贷款怎么还”的经济账。

这种“游戏化传播”让政策宣传从“被动听”变成“主动学”。参与闯关的学生表示“比看手册记得牢”;村民们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对助学贷款的认知准确率得到显著提升 。

“资助政策小闯关”游戏小程序

立体触达:让服务从“遥远”变“贴身”

华农学子构建起“线上有互动、线下有温度”的多层次宣传网,让政策走到群众身边。在村委办公室,队员们与村干部围坐畅谈,用“方言+案例”拆解“绿色通道”政策;在各个中学,召开专题宣讲会,结合学长“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真实故事,让学生们看到政策的力量;在社区摆摊时,宣传员一边发放总计4800余份政策手册,一边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查助学贷款流程,同步普及金融防诈知识。从助学贷款申请流程,到各级各类奖助学金覆盖范围,队员们结合真实案例,耐心答疑,让群众对国家资助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种“零距离”的宣传方式,打破了政策传递的“最后一百米”壁垒。听完宣讲的大叔竖着大拇指说:“呢班大学生真系得!政策讲得清清楚楚,仲教埋细路哥咁多知识,好欢迎你哋常来啊!”这种“零距离”服务,让原本“躲在文件里”的政策变得可感可及。

中学宣讲


社区宣传资助政策

街道摆摊提供咨询

精准落地:让资助从“宣传”到“长效”

精准施策的前提在于精准识需。在本次下乡行活动中,各宣传队将政策宣讲与精准调研紧密结合,通过分层抽样、深入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等方式,调研省内多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群众对于学生资助政策的了解情况。

资助政策入户调研

在粤东西北12个地市的27个偏远乡村,队员们“走村不漏户、户户见真情”,关心关注原建档立卡户、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及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重点人群对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情况,共完成有效问卷7000余份,获取了大量一手数据。调研访谈中,队员们发现,基层群众对“绿色通道”和学费补偿代偿等政策的知晓率偏低;部分偏远地区家庭对线上申请流程操作存在技术困难,更渴望“面对面”指导;有的家庭因信息闭塞,险些错过助学贷款申请时限;有的家长因不了解还款政策,对“国家助学贷款”心存顾虑,等等。结合调研形成的24份报告,将为上级部门完善政策设计、创新宣传方式、推动资源下沉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助力国家资助的阳关照进每一个需要的角落,真正做到“应助尽助、一个不漏”。

本次国家资助政策下乡行活动,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资助育人使命的具体实践。从“政策大转盘”里的欢声笑语,到村民手机里存下的咨询热线;从中学课堂上学生们认真的眼神,到村委公告栏里粘贴的申请流程图——华农学子推动国家资助政策深入基层一线,以创新形式、深入调研、答疑解惑,使听众“入脑入心”。学校将持续深化政策宣传与调研成果运用,完善精准资助机制,让国家资助政策更好护航学子成长,为乡村振兴注入华农力量!


文图/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