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闽桂琼农林高校新农科教育联盟揭牌成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粤闽桂琼四省区农林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迈出重要一步。4月25日,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筹建,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联合发起的粤闽桂琼农林高校新农科教育联盟(下称“联盟”)在广州正式成立。该联盟汇聚21所高等院校、6家科研院所及3家行业龙头企业,将聚焦新农科2.0建设,打造区域农林教育“协同创新生态圈”,构建农林高校农科建设新模式。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联盟理事长薛红卫致辞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联盟理事长薛红卫表示,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四省区农林高校从“单兵突进”迈向“协同作战”。未来,联盟将深化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依托粤闽桂琼区位优势,加强成员单位在深海经济、生物安全、特色经济作物等领域合作,建设一批科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及校所企合作实验室,组建跨学科团队攻关热带亚热带农业“卡脖子”技术,开展区域农科人才需求预测分析等,探索农科专业改革的新方法与新模式,打造现代农业人才培养高地、农业科教创新区,培育国家所需时代新人。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指出,联盟的成立是推动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更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的重要行动,是高等教育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希望未来在强化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重点发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农林教育高地。
成立大会现场
根据会上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联盟未来将重点推进五大任务:一是打造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品牌,二是探索建立农科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机制,三是实施教育教学智慧化改革行动,四是健全科产教融合机制,五是深化农林教育国际合作。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温小波表示,联盟计划通过打造一批高阶思政关键课、建好一批涉农人工智能类专业、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区域新农科人才供需模型、发挥“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中国-东盟农林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国际科教协作组织作用等举措,力争三年内形成一批农科教育改革标杆,全面提升农林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专题报告环节,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项聪从教育数字化转型、“AI+”赋能学科建设等方面,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思考。
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广东省新农科建设指导委员会、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文/费思迎
图/曾子焉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杜帛洋